直接面對市場,AppWorks:年輕人最該做的自我投資是「加入優質新創」
【為什麼我們要挑選這篇新聞】到底該去大公司上班,還是新創企業上班?這是許多職場新人的大哉問。新創具有成長速度快,身兼多職等特點,是個讓新人職場技能快速、廣泛發展的場域。
那麼,如果想應徵新創企業的話,該如何在應徵時展現自己,提升率取機率?(責任編輯:郭家宏)
作者:李欣岳(AppWorks 媒體公關總監)
對想要持續自我提升的職場工作者而言,在職涯的某個時間點,經常都會問自己這個問題:「我該到知名的大公司,或是規模尚小的新創公司上班?」
對此,我的建議是:不論是大公司或是新創公司的經驗,只要企圖心夠強,都會帶來很好的自我成長。但盡可能在年輕的時候,就能累積至少一段在新創公司的工作經驗,越年輕越好。因為這樣的經驗,會為自己未來的職涯,累積更多實力,進而開啟更多可能性,而越年輕,自我探索與勇於嘗試的機會成本越低,成長的斜率卻更高,把時間拉長,能為往後人生帶來更大的總價值。
林之晨:應該把自己放在對的環境,找到自我成長的動力
AppWorks 創辦人 Jamie 林之晨就是最好的例子之一。他 分享 ,他曾經在國中打電動被記過、大一被當了 15 學分,是一個輸在起跑點的年輕人。但現在以 41 歲年齡,當上年營收 1,200 億新台幣、台灣市值第 17 大的台灣大總經理,成為同儕中較早達到「折返點」的代表。過去 20 年,作為創業者所得到的訓練,是讓他可以輸在起跑點,卻在折返點趕上的原因。
Jamie 進一步指出,這不代表成績不重要,而是年輕人應該把自己放在對的環境,才能找到自我學習、成長的動力。加入優質新創的工作,正好提供給年輕人大量自我探索、運用新科技新方法、尋找新趨勢、創新商業模式、發現並解決問題的機會,為自己創造往後在職場上「彎道超車」的機會。
近期,AppWorks 針對我們創業生態系中的新創,舉辦了「科技新創聯合大徵才」(Starup Job Fair),共有 88 家優質科技新創,提供 513 個熱門職缺。有關 AppWorks 生態系中各新創有關人才的問題,AppWorks 招募輔導長(Recruiting Master)Izza 林于荃,平常就頻繁的協助新創招募優秀人才,對於新創徵才、用人,以及工作者求職,有深刻且廣泛的第一手觀察;對於這次的科技新創聯合大徵才,我也和她一起討論了我們的整體觀察,很值得分享給想要加入新創的工作者。
從工作者的角度,建議可從兩個問題去盤點、思考自己的職涯規劃:
為什麼加入新創的工作,是年輕人最好的自我投資?
相較於制度完善、發展成熟的大公司,新創最大的不同,就是處於產業風口、成長快速,但人力精簡、變化多且快,沒有太多可以參考的既定 SOP 或過往成功經驗,為了求生存或 Time to Market,不論是商業模式、發展策略、產品或服務,隨時都可能調整、優化,經常會從市場反饋中,修正預定的計畫與執行方式,工作節奏需要快、狠、準。
選擇在新創工作,也因此可以為個人帶來幾個價值,甚至可能影響往後幾十年的職場人生:
快速累積專業能力
如何為自己帶來學習與成長,是衡量一份工作的重要條件之一,而在新創工作,累積專業能力的速度最快。因為面對市場機會與變化,透過小步快跑的調整速度,是新創相較於大公司最重要的競爭力,在新創工作者身上最常見的,是以每天、每週為期來快速調整工作內容,每一個工作產出的成果,都可以快速獲得內外部的檢視與回饋,進而必須克服遭遇的瓶頸、問題、阻礙,這會促使工作者使出十八般武藝,還不會的就趕快找人問、找方法學、找資源解決,自然能快速累積專業能力。
多樣性的工作內容,開啟未來更多可能
在人力與資源有限的新創中,分工不如大公司精細,往往是一人身兼數職,工作涵蓋的範圍更為廣泛。這往往也讓人能在工作中重新認識自己。因為對於工作的理解,不管在學校真的學了什麼、問了多少人、找了多少資訊,在真正投入一份工作角色前,這些都比較像是「霧裏看花」的想像,只有真正做了才知道。新創工作身兼多職的特色,恰巧提供工作者重新認識自己,到底對哪一類工作真的有興趣與能力的機會,很有可能到這時才發現「原來我適合做這樣的工作,跟當初的想像完全不同」,直到這個時候,才真正體會到「做自己所愛、愛自己所做」的工作意義。
擁有更高度的工作視野,成為有影響力的人
在新創的工作,沒有任何人只能當顆螺絲釘,尤其是在快速成長期的新創內,每個人的工作內容,都能直接影響公司的成長,甚至都要肩負一定程度的成敗責任。此外,在新創的工作者,有更多從企業經營角度看待事情的機會,因為內部溝通層級少,很有可能是直接與創辦人、CEO 討論工作內容,能從他們的高度與角度,去看待自己的工作價值。
能力比年資更重要
對新創來說,不論是求生存、快速掌握趨勢機會,或是創造快速成長,經常都是處於高度的時間與速度壓力下。在內部,往往沒有太多餘裕去「敬老尊賢」、「官大學問大」,具備真正戰力的人才,才是最重要的資產,而具備戰力跟年紀與工作資歷,未必有直接關係。更看重能力而非年資的工作環境,當然對年輕人有利。
如果新創成功,個人跟著起飛
一旦新創獲得商業成功,經歷過草創階段、一路走來的員工,個人的身價與名聲,自然跟著水漲船高。對於職涯的選擇,Google 前執行長 Eric Schmidt 曾說過一句名言:「如果有人給你一個在火箭上的位子,不用問它在哪裡,上去就對了!」(If You’re Offered a Seat on a Rocket Ship, You Don’t Ask What Seat. You Just Get On.)
即使新創失敗,工作經驗卻無價
對年輕工作者來說,猶豫不加入新創公司的各種考量中,擔心「若公司失敗,將對我的履歷造成負面影響」,是最常見的錯誤觀念之一。事實上,正好相反,不論前一份工作的公司成敗與否,每個人在工作中學到的經驗、踩過的地雷、得到的教訓、犯過的錯誤、多走的冤枉路,才是個人履歷上加分的重點,也是最珍貴的職涯資產,因為這些是自己親身經歷過、別人偷不走、未必有機會學到的獨特經驗,而新創的工作,能在同樣的工作時期,提供更多這樣的工作經驗。
新創需要具有哪些特質的人才?應徵時如何展現?
面對高度風險、變化快速、創新突圍不易、人人是精兵的現實環境下,新創對於人才的需求,以及所重視的特質,與大企業不盡相同。在新創的工作者,不管是什麼職務,普遍來說都要具備幾種特質:學習能力強、具備廣泛的好奇心或興趣、正向思考、自我激勵、樂於嘗試新事物、高度執行力、負責任⋯⋯等。
因為創新、創業的本質,就是做別人沒做過的事情,往往沒有前人的成功經驗可參考,必須經常嘗試新科技、新思維、新方法。相對地,也有很高的比例會遭遇到挫折,並從中找到突破之道,甚至成為問題的最後一道防線,必須在手中把問題解決,而不是坐等同事或主管的協助。
對想要投入新創工作的年輕人來說,因為工作經驗不多,在應徵時,除了學歷、社團或是有限的實習經驗外,如何展現個人獨特的特質,證明自己適合所應徵的新創工作?
建議可在履歷中或是面試時,深度分享一到兩個自己的生活體驗,不論是課內學習、課外活動、實習經驗,都是值得思考的角度。例如,對於曾經遭遇的困難或失敗,如何面對?嘗試過哪些方式解決?尋求了哪些幫助或資源?或是曾經做過哪些原本不熟悉、充滿挑戰的事情?或是在既有的前人經驗或資訊下,做了哪些不一樣的嘗試?
對新創來說,這些都可算是「面試考古題」。因為透過這些問題,可以觀察求職者的思考過程、個性態度、做事方式,確認是否具備符合新創工作的個人特質。
一個人數十年的職業生涯很長,有如一場人生的馬拉松。年輕人選擇新創的工作,起薪未必能比進入知名的大型企業優渥,但把時間拉長,三、五年甚至更長的時間下來,加入新創能比同樣起跑的同儕,為個人累積更多的能力、經驗、視野,在往後人生所帶來的價值增幅,絕對超越起薪的差距,儘管輸在起跑點,卻能贏在轉折點與終點,這才是最有價值的自我投資。
作者簡介:
李欣岳,AppWorks 媒體公關總監,負責媒體與社群溝通相關輔導。加入 AppWorks 前有 18 年媒體經驗,是台灣第一批主跑網路產業的記者,先後任職《數位時代》副總編輯、《Cheers 快樂工作人》資深主編、SmartM 網站總編輯。畢業於交大管科系,長期關注媒體產業變化,熱愛閱讀商業與科技趨勢、企業與人物故事,樂於與人交流分享,期許自己當個「Internet 傳教士」。
(本文經投稿作者 AppWorks 授權刊登,並同意 Tech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,原文標題為 〈加入優質新創,是年輕人最好的自我投資〉。意投稿者可寄至:[email protected],經編輯檯審核並評估合宜性後再行刊登。首圖來源:Max Pixel CC Licensed)
關鍵字:網頁設計,網路行銷,虛擬主機,網站設計,ERP系統
參考文獻:
1.黃惇勝(1995)。台灣式KJ 法原理與技術-邁向21 世紀改造臺灣的思考武器。台北:中國生產力。
2.周家瑜(2003)。網站體驗對使用者信任、情感與行為意圖影響之研究。國立高雄第一科技大學行銷與流通管理系碩士論文,未出版。
3.李立行(2001)。消費者解讀體驗行銷廣告之研究:以Nike“Just Do It”為例。世新大學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,未出版。
資料來源:科技報橘
巨群資訊
相關文章
賈伯斯、祖克伯是特例!經濟學家調查 270 萬家新創,發現最賺錢的創辦人「平均 45 歲」菁英魔法呼應STEAM教育市場 獲投資數千萬《數位時代》:成功創業,年輕不是必要因素菜鳥網路行銷人要用什麼工具做出好成績?【2020 全科會將至】全世界駭客都愛攻擊台灣,資安產業怎麼養才對?
最新文章
HVACKer:入侵隔離網絡的新型攻擊技術還有什麼不會被入侵?路由器 LED 燈已成為攻擊入口美 5 家獨角獸同天申請 IPO 掛牌,最狂的是一家估值 124 億美的數據分析新創!【台灣「智慧產業」開始佈局】緯創集團領投跨國 AI 新創 iKala,下一步拓展東南亞市場快可以用手機遠端遙控你的所有家電了